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乘数效应的比较研究术
——基于社会核算矩阵乘数的分析
王艳1范金2,3
(1.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南京210096;2.江苏省行政学院江苏应用经济研究中心,南京210004;3.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732)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SAM乘数理论,在中国细化社会核算矩阵的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乘数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乡居民对食品的消费需求潜力小,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在由生存资料消费型向发展、享受资料消费型转变;第二,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对衣着消费更具偏好性;第三,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上,城镇居民仍领先农村居民,且城镇高收入居民的消费重点在逐步淡出该领域,而中等收入农村居民正在成为农村家庭设备用品消费的中坚力量;第四,当收入水平达到中等程度后,中国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倾向于交通通讯产品的消费;第五,中国农村居民对住房消费的偏好高于城镇居民;第六,中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意识仍比较薄弱;第七,中国农村居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第八,中国城乡居民对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的需求螬长潜力很大,城镇居民对住房和文教娱乐的消费需求潜力不足,而农村居民对住房和文教娱乐的消费需求仍具有一定潜力。
关键词:社会核算矩阵乘数;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比较研究。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得到了发展。200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2%。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5573亿元,增长14.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377亿元,增长10.7%。在城乡消费品增长中,汽车、通信器材、家具的增长尤为迅速。汽车类增长2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9%,通讯器材类增长41.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27.1%,家具类增长21.8%。㈢但是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相比,最终消费的增长实乃相形见绌。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尽管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比2003年增速回落1.9个百分点,仍达到25.8%。从图1可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基本在60%以下,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2000年以后最终消费率迅速下降,2003年仅为55.4%,与这一时期固定负产投资的膨胀形成鲜明的对照。尽管2004年对投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于投资的惯性和周期较长的特点,2004年的最终消费率仍下降至53.6%,比2003年降低了1.8个百分点;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8.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降0.3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2004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3.21倍,而1994年这一比例仅为2.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