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波动和投资波动的福利效应
中国(大陆)就业波动和投资波动的福利效应分析
一、引言
福利分析在经济理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经济波动(周期)理论也不例外。在早期,人们普遍认为经济波动会降低社会福利,所以把重点集中在经济波动的产生原因及其形成机制。1987年卢卡斯首次用定量分析方法讨论了经济波动福利问题。他认为至少对美国而言,与经济增长相比,消费波动的福利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卢卡斯的这一观点立即引起了人们的争论。虽然在他之后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定论(胡永刚、张运峰,2006)。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如陈彦斌(2005)、陈彦斌、周业安(2006)陈太明(2007)等对中国经济波动福利效应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这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推进了他们的研究工作。首先,从时间上分析了改革开放以前经济波动福利效应;其次,考虑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状况,分别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进行讨论;最后,也是本文最重要的是,不仅考虑消费波动,而且考虑就业波动和投资波动。这一方面通过刻画消费波动的原因,使分析建立在必要的微观基础之上;同时也为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提供可能的参考依据。
本文主要结论是:(1)从随机冲击对消费路径的影响角度,可以把波动福利影响区分为风险效应、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2)就业波动不仅会产生风险效应,也会产生水平效应。而投资波动则会同时形成风险效应和增长效应。(3)在中国(大陆),从全国角度和从城乡居民角度,消费波动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从全国角度,居民消费波动幅度改革以后有所提高。但从城乡角度,城乡居民消费波动幅度均有所下降。二者形成鲜明对比。(4)投资波动造成的波动福利效应明显大于风险效应。城乡之间,农村居民的波动福利效应明显大于城镇居民波动福利效应。
全文的安排如下,第二节在简要介绍波动福利分析基本思路基础上,说明经济波动的风险效应、水平效应和增长效应。第三节通过构造只包含劳动单要素生产模型,阐述就业波动的风险效应和水平效应。第四节则构造只含资本的生产模型讨论投资的风险效应和增长效应。第五节分析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前后经济波动的福利效应。最后是主要结论与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