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分析
[摘要] 本文根据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对中国和日本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中国如若不进一步加速包括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在内的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将不可避免出现日本曾经发生的技术进步减缓,最终导致经济高速增长终结的现象。本文同时对中日两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进出口函数进行了测算,发现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日本相比较,具有更易受到经济变化影响的特征。
[关键词]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对外依存度
一、问题的提及
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研究构成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历史上,索洛(Solow)和斯旺(Swan)1956年同时发表了称为新古典派增长理论的论文,认为经济增长的来源大部分由外生技术进步来决定。通过市场的作用和调节使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达到完全的利用,可以说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主要特征。事实上,新古典增长理论有两个核心的假定:一是技术外生,二是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长期的经济增长只有在外生变量(人口增长率、技术进步率)的作用下才能实现。虽然这些假定在某种程度限制了对于技术进步机制的研究,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以严谨的数学方法分析揭示出长期经济增长不仅依赖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依赖科技进步。
新古典增长模型给经济增长来源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数量分析的基础。索洛(1957)在对美国经济增长要因的研究中认为, 1909--1949年41年间GN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9%,其中0.32%要归功于资本积累的贡献,1.09%归功于劳动力投入增加的贡献,剩下的1.49%则要归功于技术进步。丹尼森(1974)对美国1929--1969年间经济增长做了同样的模型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同期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41%,其中资本投入增加占0.50%,劳动投入增加占1.32%,技术进步占1.59%。大川和罗索夫斯基(1973)对日本1955¾1961年间的经济增长研究结果表明,年平均增长率13.03%中,资本投入增加占2.86%,劳动投入占3.41%,技术进步占6.75%。美日两国经济增长研究结果的共同点在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