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关于《中国环境污染损失》报告的声明
2007年7月11日,华盛顿:根据近来媒体对世界银行和中国政府的一份合作研究报告《中国环境污染损失》(英文为: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 – Economic Estimates of Physical Damages)的兴趣,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发表了以下声明:
中国政府在2003年向世界银行提出对中国的环境、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包括对健康的影响做一个估算,原因是中方对高速经济增长造成的巨大环境和健康损失日益关注。
作为回应,世界银行组织了一个中外方专家的联合研究小组,开发了一个主要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估算这些损失和影响的新的模型。这个研究项目是建立在近年来进行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建立在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也包括卫生部和水利部的研究基础上的,在发展中国家尚属首次。
事实上,这是在中国有史以来所做的关于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和健康影响的最全面的一份报告。报告明确阐述了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挑战,尤其是:
•室外空气和水污染对于中国经济造成的健康和非健康损失的总和约相当于每年1000亿美元(约相当于中国GDP的5.8%) •空气污染,尤其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导致肺癌、呼吸系统疾病等肺部疾病发病率上升,造成工作单位和学校缺勤现象增加。 •水污染还引起癌症和腹泻发病率上升,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腹泻发病率上升。 •水污染正在进一步加剧中国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致使水资源短缺总成本约占GDP 1%。 •中国居民无论收入水平高低,为减少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支付费用的意愿大体相同。2007年3月,世行的研究合作伙伴国家环保总局同意在世界银行、国家环保总局和挪威政府联合资助召开的中国环境污染损失研究国际研讨会上散发这份报告的讨论稿。讨论稿在付印前广泛征求了中国政府特别是国家环保总局以及独立的中外专家的意见。
正如前言中所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有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包括某些健康影响估算以及地方层面的经济损失计算等,由于对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尚有一些不确定,因而未收入本讨论稿。如何在可能的情况下利用这些资料的问题将在会议期间及会后继续研究。”
最终报告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发布,包括一系列向政府提交的关于污染损失问题的论著。
中国对自身面临的污染挑战进行这项具有突破性的评估,表现出它对解决问题的决心之大。在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里,中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主要工作重点。十一五规划号召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制定了2010年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能源需求10%的目标,并提出2010年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
在与国家环保总局的合作中,世界银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环保问题的创新性研究课题。除了这份报告外,世行也在环境管理、空气和水污染治理、绿色GDP核算等领域与中国开展合作,绿色GDP核算将环境成本纳入GDP估算。
世界银行在中国的贷款项目也反映出中国政府的环保决心。事实上,与环境有关的项目约占世行中国贷款额的60%(在世行集团的国际金融公司和多边投资担保机构项目中也占主导地位),项目内容包括提高能效、城乡节水和污染治理、城乡可持续发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