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入学分制的缘起:
² 培训部门许多工作得不到配合;
² 主要原因;
二、 什么是学分制?
1、 学分制的定义:
简单的说,企业各体系下之各阶层同仁,晋升前均应修满该阶层所规定之课程学分数,始符合晋升资格要件之一,类似大专学生需修满应修之学分数为取得毕业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2、 学分制特点分析:
² 晋升前必须修满规定学分课程;
² 每门课程均有相应考核;
² 相当数量课程由内部讲师负责,内部讲师的考评结果将作为员工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
² 采取学员主动报名的形式(错过可能耽误个人的晋升时机);
² 课程体系架构基本稳定,每年仅需作个别课程的调整(除非公司出现重大战略调整)。
三、 为什么学分制会达到化被动为主动的功效?
1、 学分制对企业的意义:
经由“学分制度”之实施,可使训练、晋升及人才开发相结合,预期可达到下列五项效益:
² 透过计划性与进阶性教育训练之规划,可激发同仁学习意愿,进而带动团队学习,使同仁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相结合;
² 可培养与储备各类经营人才,奠定企业永续经营之基础;
² 秉持“训用合一”与“即学即用”原则,使同仁能于晋升前即透过发展性课程学习上一阶层之知识与技能,晋升后亦能透过训练性课程迅速适应工作环境与发展工作效能;
² 可有效教导同仁养成正确之思考模式,并配合上级政策,成功的达成任务;
² 可达到人力稳定与事前储备之具体效果。
2、 学分制对培训部门地位提升及工作顺利开展的意义:
四、 如何规划实施学分制?
1、 员工素质模型;
2、 教育训练体系规划;
3、 学分制度规划:
必修、选修课程及学分确定、教育训练与晋升体系关联图、学分绩点制-GP与GPA、学分互认与免修、其他报名、考评、晋升等作业方式)
4、 相关事项:
内部讲师管理制度、晋升评鉴委员会、绩效考核与薪酬……
五、 Q&A(包括年度培训规划与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