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中国零售金融大门 中国的零售金融业前景可期,有心进军此一市场的外资银行必须先赶上批发金融发展的脚步中国计划在2007年开放外资加入零售金融市场竞逐,是不是一个令人难以抗拒的大好良机?或许是,不过,外银可能会发现中国的零售金融的发展不如想象中的好。目前外银在法令允许范围内能提供的服务有限,因而得以具体获利的银行更是寥寥无几,而中国法规环境的不确定性意味着零售金融业务市场可能永远无法保证公平竞争。我们的研究显示,外商银行如能在批发金融市场站稳脚步,那幺在零售金融将可建立更扎实的立足点。中国的批发金融市场预计将于2004年与2007年间开放竞争。以批发金融投石问路,外银不但有机会建立技能和品牌知名度、取得市场知识,同时又能学习因应中国瞬息万变的法律规范。在批发金融先驰得点,也能够累积将来进入利润较丰的零售金融市场所需的成本。 外商银行首先应推动的批发金融业务就是企业存款。从 2004 年开始,除了现有的外汇存款外,外银将可以开办中国企业的人民币存款。2001年,中国国内存款金额达到5,300亿美元,外汇存款为 460 亿美元──两者合计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毛额(GDP)的一半。中国的高额存款主要是因为国内缺乏资本市场产品(例如证券、债券或共同基金),作为储蓄以外的投资工具。短期内这些投资产品尚不会出现:中国的法人资本市场开发程度低,严格的管制又使得资金难以流向外国。因此到2010年以前,企业存款将以每年18%的速度成长,甚至比经济成长率还高。存款的毛利为1%至1.5%。2001年中国各银行的存款营收约为60亿美元,至2010年可望成长至200亿美元。目前四大公营行库共占所有企业放款的七成。但我们相信少数的合股银行(中国目前有 11 家官民合股的银行)以及大多数的外商银行将有能力与之抗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