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活动中,信息是影响经济主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信息经济学中主要研究信息是否完备、信息是否充分、信息是否对称。通常当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能够清楚地被有关利益各方了解的时候,这个经济主体选择的行为与当其他经济主体不能清楚地了解他的情况时的行为是不同的。市场经济活动有大量经济主体在参与,这些大量经济主体的活动就构
成整个市场经济的总体运动。在新古典经济学家看来市场中的信息是完备的,所以没有考虑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显然这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事实上许多经济运动建立的前提条件正是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为了弥补了新古典经济学在对信息问题上的不足,逐渐形成了信息经济学理论,即在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来研究经济主体的行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由于假定信息完备,所以市场主体需要具备大量的基本信息。作为生产者,要知道技术条件、要素的价格、要素的质量、产品的市场价格,只有在这样的假定下,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生产者(厂商)的分析才能够成立。作为消费者,要知道市场上所有的产品及相关品的价格,要了解产品的性能和用途,还要知道自己的收益情况、偏好、效用,只有具备了这些信息条件才能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给出的关于消费者的行为假定。换句话讲,只有在这样的行为假定下,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才能够成立。可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的这样的假定不具备,因此大量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其他利益主体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就偏离了新古典经济学对他们行为的假定和分析。严格地说,用新古典经济学来分析信息不完善、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济主体的行为是不适宜的。因此信息经济学提出:所谓的充分信息,即想知道什么就能知道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要搜集到必要的信息通常要付出信息成本,这种成本有货币性的成本,也有非货币性的成本,如:时间、精力。本章主要介绍信息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和研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