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经济论坛下载系统

政治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博弈论 制度经济学 经济史 经济思想史(经济学说史) 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 发展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财政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国防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资源经济学/能源经济学) 农林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
返回首页

《宏观经济新论》 全新的思路

文件格式:Pdf 可复制性:可部分复制 TAG标签: 宏观经济学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0-06-09 13:09
介绍

西方宏观经济理论都普遍地架设在一个“十分错误”的均衡条件理论之上。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供给等式是:AS = C+ S + T + M。式子中的C为消费,S是储蓄,T是净税收,M是进口。用出售总产品后获得的货币总收入来表示产品总供给。当生产的总产品不能正常出售时,该供给等式是不能成立的。因该供给等式只计算了售出的产品,不能包括没能售出的产品。需求等式是:AD = C+ I + G + X。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表示出口。供需均衡的条件则是:AS = AD。为了使供需等式成立,必须将不能出售的产品当作“存货投资”计算到需求中的投资I中去。在做了这样的“假定”后,这个供需均衡条件对经济的均衡分析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在分析之前,在假定的条件中,供需均衡已经实现了。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经济均衡理论。这种“假定”,对于经济统计是可以的,对于宏观经济的理论探讨和经济政策制订却是十分有害的。现在的许多市场宏观经济理论就是在这种错误的供需公式和均衡条件之上建立起来的。本人认为,正是这种供需均衡理论的缺陷使宏观经济理论探索陷入了泥潭。
  本文就摒弃这种错误的供需等式和均衡条件,重构宏观经济理论。本文先在前面的几章中对基本理论作探讨,然后在第八章“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总公式”中重新构建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理论。第八章是宏观经济新理论的核心,本文的核心理论就该章进行集中论述。有宏观经济基础知识的读者,可以直接翻阅第八章的内容。
  下面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简略的介绍:
  第一章介绍的是国民经济核算。介绍了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同于普通西方经济理论的是,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供需等式”在本文中仅仅用于数据统计。
  第二章介绍的是经济循环非守恒定理。经济循环非守恒是经济发展中的常态,构成了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经济循环非守恒定理是本文的基础,主要包括两个基本的定理:生产要素非守恒定理、生产非守恒定理。经济循环非守恒定理提示了经济成长的根源和发展的规律。财富不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财富也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特别是教育消费)。生产要素的数量和生产技术的水平确定了最大生产潜力。人力资源是最大生产潜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经济长远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章介绍了货币制度。一个国家中的货币通常以四种角色存在:流通货币、外兑存留货币、储蓄货币、投机货币。人们将根据获利状况来决定自己掌握的货币的角色。总货币一定时,各种角色货币的数量是有限的,称为角色货币的相对守恒。产品市场、利率、投机市场、国际经济、社会形势等的变化只能使各角色货币产生波动性变化。产品的流通功能就是由流通货币实现的。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量乘以流通速度就等于流通货币实现的购买力,该购买力就是产品市场中的有效需求。当流通货币增加时,购买力就增加,即需求就增加。货币角色转换和流动是有规律的,主要的规律有:总量守恒、增量守恒、流量守恒。
  第四章介绍了短期购买力均衡决定。用“货币购买力”的概念来代替“有效需求”的概念,论述供需均衡的原理和影响供需均衡的条件。在供需均模型中,引用最大生产潜力曲线,以更深入地论述各种政策对生产供给、需求、通货膨胀的影响。只有生产技术、生产要素量的变动能改变最大生产潜力,促使供给曲线向左或向右移动。一切经济措施,如果不能使生产技术水平或者生产要素量发生变动,就只能使供给曲线上下移动,而不是左右移动。
  第五章介绍了短期生产和购买力均衡。在供需均衡模型中,引入了生产曲线。分析非计划存货对生产轨迹的影响。
  第六章介绍了消费和投资。在这里,分析了一个经济均衡的非常重要的条件“投资消费均衡”公式。西方经济理论中没有关于这方面的介绍。实际上,许多重大的经济问题就出在消费和投资失衡上。上世纪初频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投资消费失衡”。投资消费失衡经常使经济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形成资产泡沬,造成财富的极大浪费,并对社会构成巨大的破坏。生产技术进步决定了资本技术构成不断提高。在资本技术构成提高的过程又是“资本存量”增加的过程,伴随着“当前投资”大于“当前消费品生产需要的投资”的现象。资本技术构成提高在货币关系中的反映就是较高的“储蓄投资率”。较高的“储蓄投资率”只是生产技术构成提高过程中形成的“阶段性、结果性特征”。然而,现在西方经济理论中,许多著名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却把“储蓄投资率”当做经济增长的原因,这是十分幼稚的观点。
  第七章介绍了对外经济。论述了对外经济的许多基本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的进化和“贸易激励”的原理。并更正一个现在很流行的但又是错误的贸易分析理论――用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分析对外贸易。
  第八章论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总公式。这一章是本书的核心,在前文的各种理论分析基础上,重建了市场宏观经济学的框架。经济均衡主要有两部分内涵:供需均衡(购买力均衡)、投资消费均衡。国民经济均衡发展总公式分为三大有机的部分:货币关系、产品供给与购买力、投资与消费。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必然,使经济体根本不存在静态的均衡,只能是增量均衡。必须采取主动措施,才能实现经济的均衡中发展。

下载地址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