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非现代大学制度、深化办学体制、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等
全国两会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择校、减负、高考……多年来,一系列中国教育领域特有的词汇已然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词。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上学何时不再“难”?作为民生领域的重点话题之一,在全国两会上,教育话题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强烈关注。
“名校办民校”,是许多地方名校开设的又一种办学模式。大批公立“名校”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名,纷纷“下水”开办民办学校,将义务教育段学生招收成了高收费的“择校生”。在两会上,这一做法受到了代表委员的强烈抨击。
“名校里面办民校,这是对国家资源的极大浪费。”来自盐城的全国人大代表蒋婉求,这位曾促使国家出台政策将中小学教师纳入公务员序列管理的推动者,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痛批此现象。她指出,教育公平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的公平,不能让优质教育资源仅为有钱人服务。
由于优质资源集中到某一个地方以后,引起许多农村的孩子辍学,使我们的义务教育得不到保证。蒋婉求痛心地说,学生到学校以后,学不到东西,教学质量太差,环境太差。当前,真正因为经济辍学的孩子很少,更多的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好,觉得学不到东西。
当前在一些地方出现了新一轮“读书无用论”。许多代表认为,我们要分析这背后的几个因素。全国人大代表徐龙指出,教育公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教育的不公平,是人生起点的不公平,是最大的社会不公平。教育公平涉及亿万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