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照
作者:姜崎
1. 信用风险管理在中国商业银行中所起到的作用
从历史角度和世界范围来看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础。我国在加入WTO之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外资银行自身实力和混业经营模式对国内银行的冲击,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管理要求的提高以及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强,都对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用管理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发挥如下的作用:1、可以有效提高银行业资产质量, 进而改善目前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偏低的状况,维护国家金融系统安全。东南亚金融危机、海南发展银行的清算等都给我们敲响了要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的警钟。2、提高盈利能力。银行收益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风险的驾驭能力,如果一家银行信用风险驾驭的能力不强,则其坏帐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其利润的高低,而且可能由于风险带来的损失而导致生存的危机。3、增强竞争力。做好信用风险管理有助于银行降低风险资产含量,改进银行在同业中的形象,提升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2. 银行信用风险表现的形式和基本防范体系
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委员会对信用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债务人违约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对于银行这样的特定环境下,信用风险即指贷款人违约而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风险。具体表现形式为贷款人拖欠银行的贷款或利息(一般是超过90天)、呆帐、死帐、违背贷款契约等,通俗称为“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贷款)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的一大难题,2003年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上将继续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列在金融工作五大任务的首位,也说明了国家对此项任务的重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是考察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的风险。不是从单笔贷款考察其损失风险,而是从整个银行资产去考察信用风险(下面的1.6节中会介绍一下国外银行信贷资产组合模型)。
银行对信用风险的防范体系主要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流程、组织结构等)、信用评级的方法体系上。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包括: (1)贷前的银行授信和调查制度;(2) 贷中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度、保障措施的确定制度;(3) 贷后的管理制度等。评级的方法包括企业评级和债项评级。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特征,评级方法又可以按行业划分为工商企业评级方法、项目融资评级方法、房地产项目评级方法、高科技信息产业评级方法等。 |